Forexcec:米云冰箱是“痴呆”,问题不仅仅是“小米依赖”。
2021-10-18 22:01:01
more 
2281
Related Company:

  斑马投诉报道:外汇密探财经导航PC端应用上线,下载网址:http://www.fx007004.cyou/download_page/index.html(请在电脑浏览器复制链接打开,并下载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一些硬件厂商可能会受到互联网思维的影响,总觉得硬件应该像软件一样为公司创造持久的长期价值。

  近日,米云冰箱强制广告无法关闭一事出现在微博热搜上。网友反映,他们购买的米云大屏幕冰箱被强制播放广告,无法关闭。“我联系客服说这个可以关闭吗?影响了我的生活。客服回应说这个打不开。”之后,米云回应称,米云大屏冰箱推送的广告总是在屏幕右上角有一个明显的“关闭广告”按钮,用户只需点击一个按钮即可关闭。

  在“关闭广告”和“关闭推送”的文字游戏中,用户的疑问和米云对用户体验的忽视被彻底暴露。

  从成立到上市四年,小米那是绕不开的。

  小米生态链企业米云成立于2014年,2018年9月25日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在清脆的致辞中,米云创始人兼CEO陈晓萍感谢了两个人,一个是小米雷军,一个是方洪波。陈晓萍的演讲大致解释了米云的基因组成。他出生于传统家电巨头美的,在家电领域有着丰富的背景。陈晓萍在演讲中也通过敲钟的方式提到,小米雷军让他系统地了解了互联网方法。正是传统家电企业的工作经验与互联网思维的结合,造就了米云的全屋互联网家电。

  背靠小米生态链大树,米云发展速度惊人。在小米、红杉资本、顺治资本等明星投资机构的帮助下,米云上市之初已有40多条产品线。到目前为止,以全屋智能为目标的米云已经推出了自己的5G IOT架构和语音交互助手,米云的蓬勃雄心似乎已经向全世界展示了。

  但对于从小米生态链发家的米云来说,小米对它的影响是巨大的,“智能”“性价比”也是米云的产品特色。不可忽视的是,与小家电、手机相比,冰箱、油烟机等家电的更换频率相对较低,对产品耐用性等质量问题要求较高。对于以性价比为杀手锏占领市场的米云来说,问题是不能兼得。

  米云的商业模式是F2C,这意味着产品直接从工厂走向消费者,通过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让消费者能够买到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在生产发源的工厂方面,米云选择了代工,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米云不受产能限制,也不必承担工厂停工的风险。是典型的轻资产管理模式。对于发展初期的米云来说,轻资产模式更有利于企业的快速扩张,但同时也为后期发展奠定了根基。

  由于米云产品线频繁扩张,新产品生产需要R&D部门与生产车间磨合,OEM模式难以保证产品质量,质量控制问题成为米云快速发展的遗留问题。再加上小米生态链的性价比标签,米云在部分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变成了低端产品。

  在难以摆脱低端形象的共识下,如何进入高端市场增加营收和利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对于诞生于小米生态链的米云来说,性价比与高端市场的天然矛盾,成为了米云高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障碍。

  如何摆脱低端形象,进入高端市场,也是先锋小米面临的棘手问题。“性价比”的标签似乎从诞生之日起就贴在小米企业身上。对于已经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巨头的小米来说,低端品牌形象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噩梦。

  走小米发展路线的米云现在面临高端化的问题,似乎并不奇怪。既然享有轻资产模式的快速扩张速度,就要承担生产环节管控难带来的质量控制和口碑问题。回顾文章开头提到的米云强行推广告的问题,急于赚钱而忽视用户体验的米云,似乎面临着一个本质问题——缺钱。

  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米云病了,一种叫做小米依赖的疾病。

  难以摆脱“小米依赖”

  成为小米,打败小米。对于小米生态链企业来说,要想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摆脱小米将是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按照都是小米生态链企业的华米科技和Roborock的命运,小米生态链企业最终将面临与小米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的关系。

  对于以全屋智能为目标的米云来说,成为小米的竞争对手已经成为可预见的问题。甚至米云目前面临的商业问题也来自与小米的正面碰撞。另一方面,米云的销售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小米,米云在对小米的依赖和矛盾中挣扎求生。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米云科技销售给小米公司的产品收入分别为3亿元、7.4亿元和13.1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95.9%、84.7%和52.2%;2018年至2020年,小米销售收入分别占米云总收入的51.2%、45.4%和49.6%。

  可以看出,来自小米的销售收入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但近一半的销售收入证明,小米并不是米云的痛点,小米不仅是米云的竞争对手,也是米云无法割舍的合作伙伴。

  另据数据显示,2021年米云毛利率第二低的是21.2%,较2020年的18.6%有所上升,但与2019年的23.3%相比,米云毛利率呈下降趋势,2017年和2018年,米云毛利率分别为31.5%和28.0%,虽然。

  虽然米云没有公布毛利率下降的原因,但考虑到小米近几年亲自推出了电视、空调等产品,米云毛利率下降可能与小米有关。

  除了商业数据,小米对米云存在的影响也可以从消费市场的反应看出来。据悉,部分米云产品不支持接入米家,部分消费者回应称购买米云产品时没有注意查看,到货后才发现无法接入米家或与小米生态其他传感器联动。还没有完全成熟的米云似乎犯了当前智能家居品牌的通病。大家都执着于自建生态,忽略了用户体验。每个智能家居都变成了独立的个体,不同的生态平台将“智能”划分为“智障”。暂时忽略这个问题,用户在得知无法接入米家后对米云产品的评价是“质量问题令人担忧,售后没有保障,现在无法接入米家生态。我为什么要选择米云?”

  米云似乎操之过急,没有摆脱“小米依赖”。

  在强调营销而忽视R&D的情况下,米云如何走向高端?

  除了“小米依赖”,米云还犯了喊科技型企业的通病,重营销轻研发。

  数据显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米云的R&D费用分别为2992.6万元、6074.9万元和4904.7万元,R&D费用分别占营收的9.6%、7%和4.7%。同期销售费用分别为2029.9万元、9529.6万元和14658.9万元,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分别为6.7%、10.9%和14.1%。

  可以看出,米云的R&D费用呈下降趋势,而销售费用呈上升趋势。截至2020年,米云销售费用已达5.292亿元,占总收入的9.08%。

  专注于全屋智能的米云,看起来更像是一家营销驱动型企业。长期来看,在智能家居行业整体还处于探索阶段的时候,忽视技术研发、把产品销售放在第一位的米云,可能会因为急躁而吃不了热豆腐。用户需要的是产品质量可靠、科技实力过硬的智能家居品牌,而不是擅长包装、只会讲故事的品牌。

  从米云强势广告和无法关闭热搜来看,米云似乎在赚钱和用户体验的选择上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不利于品牌的声誉和长远发展。米云应该在赚钱和品牌活力之间找到平衡。

  在增加收入方面,除了在“广告业务”上的这种尝试,米云还尝试进入高端市场。通过高端品牌溢价来增加利润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年轻的米云来说,在品牌力和技术的双重缺失下,米云应该如何进入高端市场?

  20219年3月13日晚,米云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新产品发布会,会上一款受航空航天发动机空气动力学启发的AI油烟机产品引发热议。与高楼上的航天技术加持相比,其高达30万的价格似乎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诚然,30万元的价格在全球家电市场是当之无愧的高端,但令人担忧的是,真的会有人为这30万元的油烟机买单吗?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噱头,而不是一个实用的产品,它的高售价似乎没有实用价值让消费者认可。高端不应该是噱头加持,而是精心打磨的用户体验或忠实可靠的售后服务保障。

  回顾米云冰箱被迫推广告的热搜事件,似乎米云在高端发展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


Statement: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fxgecko website. The cont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suggestions. Investment is risky, so you should be careful in your choice! If it involves content,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us and we will make adjustments at the first time!

Related News

您正在访问的是FxGecko网站。 FxGecko互联网及其移动端产品是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的Hitorank Co.,LIMITED旗下运营和管理的一款面向全球发行的企业资讯査询工具。

您的IP为 中国大陆地区,抱歉的通知您,不能为您提供查询服务,还请谅解。请遵守当地地法律。